1、湖南会馆
因其结构独特,造型奇巧,雕饰丰富,花草人物繁杂,故有“湖南会馆一枝花”之美称,它是恭城“四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南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中,至今唯独保存完整的一座。 介 绍 湖南会馆位于恭城县城的太和街,是广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建于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为当时水路商务繁华时期由三湘同乡会集资所建。占地面积为l84平方米。由门楼、戏台、正殿、两边厢房组成。 会馆的大门有石刻对联一幅:“客馆可停骖七溪三湘允矣同联梓里,仙部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镇茶城。”整个会馆布局严谨,红墙黄瓦,泛翠流金,飞檐挽天,蔚为壮观。大殿装修华丽,壁画花饰繁多,前后风檐镂雕细致,檐墙彩绘构画新颖。
2、红岩生态旅游新村
红岩生态旅游新村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南面,距莲花镇圩1.2公里,交通和通讯十分便利,自然环境优美,莲花河流经该村,河畔翠竹林立、绿柳成荫,河水清澈缓流,是泛舟休闲之佳处。房前屋后都是茂盛的果木,村后是溶岩地貌的马头山,山青水秀、景色怡人。村前是恭城最大的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莲花镇莲塘岭无公害月柿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村内至今还有较多的百年古柿及一些古建筑、拴马石、牌匾等古遗迹,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红岩村有农户95户,人口390人,在九十年代初,该村经济发展还十分落后,主要以种水稻及其它经济作物为主,家庭收入低,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他们,在政府的引导下,在技术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他们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开发荒山荒岭,连片种植月柿。至2003年,全村种植月柿600多亩,年产量达2800多吨,全村年人均收入达4000多元。十多年来,红岩村人的生活就象芝麻开花——……
3、恭城古村落
恭城12个上榜的传统村落
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乐湾村乐湾屯
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狮塘村焦山屯
恭城瑶族自治县观音乡水滨村
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常家村常家屯
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大合村大合屯
恭城瑶族自治县栗木镇石头村石头屯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凤岩村凤岩屯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朗山村朗山屯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门等村高桂屯
恭城瑶族自治县龙虎乡龙岭村实乐屯
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费村费村屯
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乡杨溪村杨溪屯
4、西岭乡
西岭乡大岭山桃园位于该乡大岭山屯,是在县旅游部门、西岭乡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充分利用3月桃花绽放的契机,结合实施富裕生态家园工程,开展的生态旅游观光项目。在哪里三.八妇女节前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桃花,染红了大岭山,在春光下,桃园中穿梭的游客,体验着大自然的美好。每到季节都吸引着各方游客前来观光,同也增加了农民的收。
5、平安乡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充满着浓郁地方特色的广告片,使得北京的平安巷、上海的平安里、广西的平安乡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电视机前的观众每当看到那风景秀丽的平安乡画面时都会不禁为之打动。尤其许多广西电视观众一定会问,咱们广西的平安乡究竟在哪里?广西的平安乡位于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的东南面,距县城3公里,全乡总面积24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9528亩。该乡水果种植历史悠久,果质优良,2000年全乡水果种植4.4万亩,水果总产量5.017万吨,农民人均有果2200公斤。
5、周渭祠
周渭祠即周王庙,位于恭城县城东,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是祭祀宋御史周渭的祀庙。由戏台(已毁)、门楼、大殿堂、后殿(已毁)、左右厢房组成。大殿为两榀五拄穿斗架及三面砖墙混合结构。厢房面宽和殿进深一致。门楼重檐歇山式,面阔五间,分明间、次间和梢间。门楼构造具有广西特色:一是檐柱承下檐,金柱支到上檐,体形在中间骤然收小;二是斗拱主要起装饰作用。周渭祀门楼的斗拱除有装饰作用外还有奇特的功能——这种斗拱由座斗、交互斗、鸳鸯交手斗三种形式组合成严谨而有规律的蜂窝状,使气流通过时产生回流而发出轰鸣声,令蝙蝠不敢稍歇,鸟雀恐为筑巢,起到自然抵御虫鸟侵害的作用。这在古建筑中是少有的。在梢间外围墙壁挑檐上,全楼一千多根坚实木料互相串连吻合,合理承担上层荷载,使屋面飞檐远挑,雄伟壮观,为清代建筑所罕见。这些斗拱结构和木构架,是研究古建筑的宝贵例证。
7、恭城武庙
恭城武庙又称关帝庙,是祭祀三国名将关羽的庙宇。武庙右侧是恭城文庙。文、武两庙把印山一山分二脊,一东一西。左右文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恭城武庙始建于明朝,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现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庙宇占地2100平方米,坐落在印山南麓文庙的右侧。 武庙建筑分戏台、正殿、协天宫、后殿及东西两厢配殿。整座建筑重檐歇山,翼角飞翘,脊山花饰泥塑,明暗八仙,栩栩如生。黄绿琉璃瓦顶与文庙的芒辉溶为一体,形成了印山下金碧辉煌的光波海洋。 武庙戏台是目前广西保存最完整的两座古戏台之一。 戏台除台基砌石外,上部为全木结构。
8、恭城文庙
文庙即孔庙,又称学宫,是祭祀孔子的祠庙。位于桂林市恭城县西山南麓,是广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庙,也是全国四大孔庙之一。文庙左侧是恭城武庙。文、武两庙把印山一山分二脊,一东一西。左右文武,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介 绍 恭城文庙创建于明永乐年间(1410年),原址在恭城县城西北凤凰山。后为道光年间搬到现址,以曲阜孔庙为模本重建,耗时两年方才竣工,成为广西最大的孔庙。 文庙座北朝南,俯视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层布置,显得庄严肃穆。 全庙占地3600平方米,由两边耳门出入,东向门叫礼门,西向门叫义路,门外立禁碑一块,上刻“文武-至此下马”,以示孔庙的庄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940198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