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包道人
近日,读到常宁文坛前辈欧阳满生老先生五律《咏新常宁八景》、唐育林老师五律《咏常宁八景》,还有刘国兴老师填词《鹧鸪天·咏常宁八景》等等文章,文坛甚是繁荣,一时兴起,笔者对新老“常宁八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趁周末翻阅不同的资料,在古今记录文集中搜索常宁八景,不负时光,不负心。
被古人誉为“常宁八景”的是“天开石榜”、“地涌魁星”、“湘寺晓钟”、“茭潭晚渔”、“桃洲春浪”、“泉峰夕照”、“西桥夜月”、“南岭霁雪”等景点。经笔者查阅史料对比,这些都是在现在的常宁城区内,大部分景点已经不复存在了,因此也被人们所遗忘。
经过笔者查阅资料初步认为:以上八景中有七景是景点,而“泉峰夕照”景区,泛指现在的泉峰公园区域,而“湘寺晓钟”“南岭霁雪”是“泉峰夕照”景区中有一个景点或观景点。
“泉峰”古名叫“兴泉峰”,或叫“蟠龙岭”。清嘉庆《常宁县志》载“兴泉峰,在县东南,负郭耸秀,俯视众山,尽如培塿,峰顶可坐百人,邑人每于重九登此,席地飞觞以纪兴。概山腰有泉,名应龙也,冬夏不涸”。又如《衡州府志》记载“二水相合注于湘江,而兴泉樟木耸秀环拱”。因其“日夕返照,则城楼亭阁,悉入画图。”故名“泉峰夕照”。因此“泉峰”一名实属简化而来。譬如太义山,称之为“义山”一样,而真正的泉峰原来指胜桥泉峰冠。“兴泉峰”也一直为官方所用,民间有传“金泉峰”或“金钱峰”都是人们对其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罢了。明万历年间县令庄祖诏有诗云“城南峰岭隐流泉,高耸龙池更自然。远涧围田宽眼界,落霞绕洞广人烟。空中几见琼飞悄,静里常闻树噪蝉。何日游僧来结社,随风花鸟舞翩跹。”多美的田园画卷啊!再者“南岭霁雪”即是在此山南面,“雪后眺最胜”,眺望南方诸山的胜境。因常宁地势是自北向南高,雪后初晴,基本上可以看到大义山脉的壮丽风光。“历历南天一望遥,醉看琼恕舞层霄。冰花点翠苍还素,玉粉凝华色自娇。入树影移窗外美,赏心人在个中饶。凭虚远眺倍多兴,梅绽枝头满树瑶。”明朝万历初年的常宁县令陶敬图勤政修城垣,公署,桥梁等政府工程绝对没得说,赏雪诗文也是非常棒。至于“湘寺晓钟”就是指原在山下的湘山寺,现在的建在岭背萧家的湘山寺就属异地重建的。
其他六景为“天开石榜”,即现在常宁二中校门口宜水河边上的大石头,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石榜高悬学舍边,不施斧凿出天然。烟笼远讶鲛绡薄,苔蚀浑疑御黑鲜。浯水磨崖堪伯仲,齐安赤壁隔天渊。此中好展如椽笔,何必名从雁塔联。”学校内的双蹲石就是“地涌魁星”,明末崇祯年间县令徐兆奎有诗云“一拳石出星天巧,簇簇云生飞殿绕”。再下去一点就是“茭潭晚渔”——“寒潭澄净镜中天,彻底光涵月影园”。再下去一点就是“桃洲春浪”,这个大概在现在的西门桥以上,南门桥以下,现在的已经没有了。明末常宁“教育局长”李穆诗云:“蛟龙得云雨,卷起桃花浪。烂漫散不收,满江春浩荡。“宜水涵秋色,平桥卧夕阳,碧云开玉宇,冰鉴放清光。”指的是“西桥夜月”,也就是常宁历史上廉政桥,现在的西门桥。这么说来老常宁八景基本就是“一日游”的路程范围内,即宜水河畔的“一带一路”或“一山一水”。
“双流碧水悬明镜,万叠青山照晚霞。”老常宁八景在常宁人文历史不可小觑,达官显贵吟咏诗文芬芳斗艳。
新的“常宁八景”是2004年由常宁文联和常宁作协评选八景,最后也弄出两名单,一份是:“培元塔影”、“泉峰夕照”、“瑶池秋月”、“印山石韵”、“天堂霁雪”、“毗岭晴云”、“古寺晨钟”、“浯洲烟雨”。另一份是:“古塔培元”、“泉峰曙照”、“瑶乡漂趣”、“印山神韵”、“天堂湖光”、“毗峰山色”、“义山佛光”、“新河花洲”、但大多是以第一份为准。此八景几乎囊括了常宁重要的名胜景点,当然也是当年政府大力开发的旅游线路和景区。不难发现老八景仅保留了城区的“泉峰”一景,据了解当初定泉峰“夕照”还是“曙照”还有过争议,其它的七景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近年来,常宁的旅游景区打造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常宁”更要与时俱进,“八个”景点似乎代表不了大美常宁,玩转常宁,笔者不妨列了10个网红地,欢迎你去打卡,凑成“常宁十景”。
“培元秋月”、“瑶乡风情”、”印山神韵”、“天堂湖光”、“义山胜境”、“油茶小镇”、“舂陵烟洲”、“西岭探幽”、“樱花斗艳”、“南门夜色”。
对以上“常宁十景”,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欢迎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1940198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